發(fā)布時間:2020-09-06
這里沒有連綿起伏的山巒,沒有波瀾壯闊的大海,有的只是碧水泛開的綠色波瀾、秀美壯闊的蘆葦灘涂,以及候鳥躍動的身影,穿行在這些茫茫葦叢,總能感受到一種觸碰心靈的靜謐之美、自然之美、生命之美……
在夏日,清涼總是擁有無限魔力,到洪澤湖濕地也就成了許多人的選擇。我也耐不住城里的暑熱,自駕行直奔大湖濕地。
到洪澤湖濕地公園景區(qū)的時候,已快下午六點。夕陽西斜,余輝落在淺水旁的植物上, 泛著光,煞是好看。遠處是大片大片的蘆葦?shù)兀汕先f只候鳥嘩啦一聲,從蘆葦叢中飛到空中。白色的翅膀,扇動出自然的美感。而附近的淺水旁,有許多停下覓食的候鳥。它們細長的腿插在水中,盯著潛伏在水里的游魚,脖頸微微彎著,耐心地等到食物靠近。突然,候鳥的嘴在柔軟的水面劃開一道口子,迅速地將肥美的小魚兒銜進嘴里。一圈一圈微小的波紋蕩開,還來不及贊嘆候鳥敏捷,它們已經(jīng)飛離這片小水域,去下一處尋尋覓覓了。

候鳥,是洪澤湖濕地最親密的朋友。這里為鳥類提供良好的棲身之所。每年都有眾多珍稀鳥類前來棲息繁衍,隨著候鳥的南遷,保護區(qū)已成為白鷺、黑鸛等珍禽鳥類的最佳“中轉站”和棲息繁殖地。成群連片的鳥類鋪天蓋地,清脆的叫聲不絕于耳,時而戲水、鶴鳴鸛舞,形成了一幅美麗的壯觀景象,讓人感受著這里的獨特魅力。
乘船前行,視野開闊得很。眺望遠處的水色天光,會禁不住贊嘆這里水景的美妙。南鄰美麗的洪澤湖,把她的清清湖水浸透到“地球之腎”濕地的血液里,讓那份交融來得格外真實,用自己的全部滋潤這片土地。
當腳真的踩踏在“廊橋”之上,頓時升起一種驚嘆。探身望去,棧橋下是鋪天蓋地的蘆葦、荷花,渾然天成、浩浩蕩蕩。沿木橋走著,似乎這些沐染過湖水的植物總能帶來神奇的風景。
濕地望不見盡頭,視線越過長滿水生植物的水澤延展到天邊,令整個世界顯得空曠而大氣。站在濕地堤岸上,我似乎也被這種熟悉而又讓人驚奇的景色震撼,步子邁得很慢,不顧漸漸暗下的天色,依舊執(zhí)著于這份原生態(tài)的水景之中。
在快門和鏡頭的轉換里,濕地變成了一種情結。物景相融,水天潔凈,在蘆葦蕩里,黑鸛和白鷺在嬉戲,廣袤而和緩的灘涂,將這份和睦包裹在胸前。
每年6、7、8月份都是洪澤湖濕地旅游的旺季。走進千荷園,園內(nèi)共有1008個荷花品種,其中,以“王蓮”為代表的粵系品種,以“艷陽”為代表的皖系品種,以“紅玉”為代表的冀系品種等均為國內(nèi)珍稀品種。示范園占地88畝,共有荷花10萬株,其中盆栽1.5萬株,另有8條荷花觀光帶計8.8公里。

休整心情,其實是一件融合思考和行動的事。出發(fā)去濕地看風景,有人說:濕地是天然的氧吧, 行進在這兒, 似乎將我們送到了江南水鄉(xiāng)的深處,安靜、恬淡,又帶著一股子清新的靈氣,讓人漸漸迷醉。來濕地的游客大多是城里人,他們游蕩于氧吧勝地,散步、釣魚、賞荷花,將樂趣與情致都帶到這里,感受著快樂而難忘的時光。
作者簡介:尹修廣,宿遷日報主任記者,《藝苑》專版主編,中國攝影家協(xié)會會員,中國新聞攝影學會會員,宿遷市攝影家協(xié)會副主席,宿遷學院特聘教授。 從事攝影工作多年,發(fā)表作品數(shù)千,曾在全國攝影大賽中獲四次金獎. 一次銀獎. 五次銅獎. 多次佳作獎,省級三次金獎, 五次銅獎,在國際藝術攝影大賽中獲二次銅獎,同時榮獲中國新聞最高獎---第十屆中國新聞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