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布時間:2020-09-03
濕地鳥類
洪澤湖濕地是世界候鳥重要棲息與繁殖地,常年擁有鳥類200余種,擁有珍稀瀕危鳥類震旦鴉雀、羅紋鴨、大麻鳽、斑頭秋沙鴨、青頭潛鴨等9種,國家一級保護鳥類丹頂鶴、東方白鸛、黑鸛、大鴇4種,國家二級保護鳥類白琵鷺、小天鵝、白額雁、蓑羽鶴、小鴉鵑、紅腳隼、黑浮鷗、東方草鸮、松雀鷹等26種。
大麻鳽
大型鷺類,世界瀕危鳥類,全身麻褐色,頭黑褐色,身體黑色縱紋,翅膀展開為黑色橫紋。多見于河流、湖泊、池塘的蘆葦叢及沼澤地,主要以魚、蝦等動物性食物為食。除繁殖期外常單獨活動,秋季遷徙季節也集成5-8只的小群。夜行性,多在黃昏和晚上活動,白天多隱蔽在水邊蘆葦叢和草叢中。
斑頭秋沙鴨
鴨科秋沙鴨屬的水鴨,世界瀕危鳥類,棲息于湖泊、河流和池塘等地帶,善游泳和潛水。雄鳥體羽以黑白色為主,眼周、枕部、背黑色,腰和尾灰色,兩翅灰黑色。雌鳥上體黑褐色,下體白色,頭頂栗色。食物主要為小魚和水生無脊椎動物,偶爾也吃少量植物性食物。
青頭潛鴨
雁形目鴨科潛鴨屬的鳥類,世界瀕危鳥類,體圓、頭大,又名東方白眼鴨、青頭鴨等,雄鳥頭頸黑色有綠色光澤,雌體純褐色。為深水遷徙性鳥類,善于收攏翅膀潛水。主要以各種水草的根、葉、莖和種子等為食,也吃軟體動物、水生昆蟲、甲殼類、蛙等動物性食物。
震旦鴉雀
世界瀕危鳥類,這種鳥的第一個標本采集發現是在中國南京,所以定名為震旦鴉雀,是中國特有的珍稀鳥種,被稱為"鳥中熊貓",體積嬌小,活動區域在蘆葦叢中,喜歡吃葦桿里和蘆葦表面的蟲子,被稱為“蘆葦中的啄木鳥”。
大鴇
鶴形目鴇科的大型地棲鳥類,國家一級保護動物,是一種非常善于奔跑的鳥類,棲息于廣闊草原、半荒漠地帶及農田草地,通常成群一起活動,主要吃野草和昆蟲,是典型的草原鳥類。目前大鴇在世界上僅存3萬只左右,中國約有300到400只。
丹頂鶴
大型涉禽,國家一級保護鳥類,體長120-160厘米。頸、腳較長,通體大多白色,頭頂鮮紅色,喉和頸黑色,耳至頭枕白色,腳黑色,站立時頸、尾部飛羽和腳黑色,頭頂紅色,其余全為白色;飛翔時僅次級和三級飛羽以及頸、腳黑色,其余全白色,特征極明顯,極易識別。幼鳥頭、頸棕褐色,體羽白色而綴栗色。
東方白鸛
大型涉禽,國家一級保護動物,與白鸛是近親,但比白鸛更大。東方白鸛的嘴黑色,長而粗狀,嘴基較厚,往尖端逐漸變細,眼周皮膚紅色,虹膜為粉紅色。常在沼澤、濕地、塘邊涉水覓食,主要以小魚、蛙、昆蟲等為食。
黑鸛
國家一級保護動物,又名黑老鸛、黑巨雞等,是一種體態優美,活動敏捷,性情機警的大型涉禽,性孤獨,常單獨或成對活動在水邊淺水處或沼澤地上,有時也成小群活動和飛翔。以魚為主食,也捕食其它小動物,棲于沼澤地區、池塘、湖泊、河流沿岸及河口。
白鷺
中型涉禽,屬于鷺科白鷺屬,又名小白鷺、白鷺鷥等,白鷺屬共有13種鳥類,其中有大白鷺、中白鷺、白鷺(小白鷺)、黃嘴白鷺和雪鷺體羽皆是全白,世通稱白鷺。喜稻田、河岸、沙灘、泥灘及沿海小溪流,主要以各種小型魚類為食,也吃蝦、蟹、蝌蚪和水生昆蟲等動物性食物。
小天鵝
國家二級保護動物,屬游禽,體羽潔白,頭部稍帶棕黃色。頸部和嘴均比大天鵝稍短,身體也稍小一些,小天鵝嘴基的兩側呈黃色。鳴聲清脆,有似“叩,叩”的哨聲,而大天鵝的叫聲像喇叭。喜歡群棲在湖泊和沼澤地帶,主要以水生植物為食,也吃螺類和軟體動物。
蓑羽鶴
中型涉禽,國家二級保護動物,是鶴類中體型最小的一種,體羽以石板灰色為主,背部具藍灰色蓑羽,頰部兩側各生有一叢白色長羽。棲息于沼澤、草甸、葦塘等地,以水生植物和昆蟲為食,也吃魚、蝌蚪、蝦等。性羞怯,不善與其他鶴類合群。
東方草鸮
中型猛禽,國家二級保護動物。上體暗褐,具棕黃色斑紋,近羽端處有白色小斑點。面盤灰棕色,呈心臟形。嘴、飛羽黃褐色;尾羽淺黃栗色,有四道暗褐色橫斑;下體淡棕白色,具褐色斑點。棲息于草灌叢中,以鼠類、蛙、蛇、鳥卵等為食。白天,躲在林間草叢養精蓄銳,夜間卻非?;钴S。
白額雁
雁屬中體形大,個體重的鳥類。體長64-80厘米,體重2-3.5千克,上體大多灰褐色,從上嘴基部至額有一寬闊白斑,下體白色,雜有黑色塊斑。飛行時雙翼拍打用力,振翅頻率高。脖子較長。腿位于身體的中心支點,行走自如。有扁平的喙,邊緣鋸齒狀,有助于過濾食物。主要以植物性食物為食。覓食多在白天,有遷徙的習性,遷飛距離也較遠。喜群居,飛行時成有序的隊列,有一字形、人字形等。為一夫一妻制,雌雄共同參與雛鳥的的養育。
藍翡翠
翠鳥科。雄鳥頭頂、頭側、頸側及兩翼的內側覆羽均絨黑色,眼下有一個小型白斑;喉、胸白色,自胸兩側連接后頸下部形成寬闊的白色項圈,由背至尾,以及翼上初級覆羽和次級飛羽等悉為深鈷藍色;翼上有藍白色斑,翼下成寬闊白色帶斑。棲息于平原地帶,主食魚、蛙、甲殼動物及昆蟲。
小鴉鵑
杜鵑科、鴉鵑屬的中型鳥類,國家二級保護動物。體長30-40厘米,外形似褐翅鴉鵑,通體黑色,肩和翅栗色,但體型較褐翅鴉鵑小,且翼下覆羽為紅褐色或栗色。小鴉鵑為留鳥,通常棲息于草地、灌木叢和矮樹叢地帶,喜單獨或成對活動,主要以昆蟲和小型動物為食,也吃少量植物果實與種子。
紅腳隼
脊索動物門,鳥綱,隼形目,隼科、隼屬動物,又叫青燕子、青鷹、紅腿鷂子、螞蚱鷹 等,是小型猛禽。是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。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俄羅斯。它是遷徙旅程最遠的猛禽,單程為13 000-16 000公里。
黑浮鷗
國家二級保護動物,棲息于平原、山地、森林和荒漠中的湖泊、河流和沼澤地帶,尤其喜歡生長在有水生植物的內陸淺水湖泊,也出現于海岸和沿岸沼澤地帶。單獨或成小群活動,常在水面低空飛翔。
東方草鸮
中等體型的鸮類,體長35厘米,夜行猛禽。國家二級保護動物,面龐心形。似倉鸮,但臉及胸部的皮黃色色彩甚深,上體深褐。喙堅強而鉤曲。嘴基蠟膜為硬須掩蓋。翅的外形不一,第五枚次級飛羽缺。尾短圓,尾羽12枚,有時僅10枚。腳強健有力,常全部被羽,第四趾能向后反轉,以利攀緣。爪大而銳。尾脂腺裸出。無副羽,間或留存。耳孔周緣具耳羽,有助于夜間分辨聲響與夜間定位。營巢于樹洞或巖隙中。雛鳥晚成性。
松雀鷹
小型猛禽,體長28~38厘米。雄鳥上體黑灰色,喉白色,喉中央有一條寬闊而粗著的黑色中央紋,其余下體白色或灰白色,具褐色或棕紅色斑,尾具4道暗色橫斑。雌鳥個體較大,上體暗褐色,下體白色具暗褐色或赤棕褐色橫斑。
鴛鴦
鴛指雄鳥,鴦指雌鳥,故鴛鴦屬合成詞。屬雁形目的中型鴨類,大小介于綠頭鴨和綠翅鴨之間,體長38-45厘米,體重0.5千克左右。雌雄異色,雄鳥嘴紅色,腳橙黃色,羽色鮮艷而華麗,頭具艷麗的冠羽,眼后有寬闊的白色眉紋,翅上有一對栗黃色扇狀直立羽,像帆一樣立于后背,非常奇特和醒目,野外極易辨認。雌鳥嘴黑色,腳橙黃色,頭和整個上體灰褐色,眼周白色,其后連一細的白色眉紋,亦極為醒目和獨特。
灰鶴
大型涉禽,體長100-120厘米。頸、腳均甚長,全身羽毛大都灰色,頭頂裸出皮膚鮮紅色,眼后至頸側有一灰白色縱帶,腳黑色。棲息于開闊平原、草地、沼澤、河灘、曠野、湖泊以及農田地帶;其中尤為喜歡以富有水邊植物的開闊湖泊和沼澤地帶。主要以植物葉、莖、嫩芽、塊莖、草子、玉米、谷粒、馬鈴薯、白菜、軟體動物、昆蟲、蛙、蜥蜴、魚類等食物為食。